监管动态

邢炜: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 大力彰显保险核心功能——对话河南保监局巡视员、副局长(主持工作)邢炜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浏览量:3040    信息来源:    发布人:管理中心

今年10月11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人民日报》发表《“保险姓保”是行业价值的根基》,并在多个重要会议、公开场合反复提及“保险姓保”,强调在“保险姓保”的前提下,主动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是保险大省,今年前三季度,河南保险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保费收入1285.62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31%,在坚持“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更带有标杆意义。日前,《中国保险报》编委李彬和河南保监局巡视员、副局长(主持工作)邢炜以此破题,进行了对话。

李彬:河南保险业是如何推动“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有效落地的?

邢炜: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保险的功能在于帮助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保障是保险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根本特征。无论现代社会对保险业赋予多少新的时代功能,都必须坚持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但目前,市场上一些公司采取比较激进的业务发展、经营策略,个别保险投资人试图把保险作为融资平台,偏离了保险坚持风险保障属性的基本发展理念。项俊波主席适时提出并反复强调“保险姓保”是行业价值的根基,起到了补偏救弊、激浊扬清、优化环境的作用,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保险市场上演。

具体到河南,我们大力推动“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成为保险市场的根本遵循,按照项俊波主席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主题演讲“四个着力”要求,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一是加强市场引导,推动业务结构调整。通过窗口指导、政策倾斜、市场调控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认同、遵循“保险姓保”发展理念,依照保险市场和行业经营规律,加快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突出保障主业。前三季度,河南寿险新单期缴率同比上升5.29个百分点,其中10年期及以上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二是改善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环境,不断扩大有效保险供给。今年以来,河南保监局加强与河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牵头或参与制定了30余份推动保险对接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将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中加快经办服务模式推广、全省推广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完善大病保险运行机制、加快养老机构责任险等保障型业务扶持政策纳入政府文件。截至三季度,河南基本医保经办已覆盖6个市62个县(区),服务人群1837万人,连年增点扩面;大病保险累计向20.8万人次支付赔款6.5亿元;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将于2017年1月1日在全省实施。

三是找准保险业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切入点,加大保险产品服务创新。立足河南农业大省实际,在扩大政策性险种覆盖面基础上,创新开展农业保险产品区域产量保险、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小麦区域产量保险试点在商丘虞城、驻马店新蔡、南阳邓州等3个县(市)21个乡镇开展,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涵盖生猪、玉米、大蒜等种养两业多个品种,实现了农业保险“保成本”“保产量”“保价格”多元保障方式并存互补。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广“政府+银行+保险”的郑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保障保险共保体”模式,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服务企业16.95万户次,支持企业融资54.54亿元。围绕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举办“保险业投资机构河南考察对接会议”,签署投资合作意向408亿元。

李彬: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业应有的责任担当,正如项俊波主席在《学习时报》发表的《发挥保险优势 聚焦精准扶贫》中提到的“保险的功能、特点和属性决定了保险业可以而且理应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河南保险业在服务省内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和43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邢炜:河南保监局高度重视保险扶贫工作,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后,局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保监会关于保险扶贫工作的部署上来,并与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河南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立足河南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多路径服务支持精准扶贫的相关举措。一是一揽子综合保障服务扶贫,嵌入扶贫开发全流程。立足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活生产全方位保险保障,试点开展涵盖多方面保障内容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扶贫方案,如中原农险在兰考县实施“脱贫路上零风险”,针对贫困户、脱贫龙头企业等面临的各类风险,设计出包括农业保险、农民意外健康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农房保险、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6个险种在内的一揽子承保方案,全县建档立卡的23275户贫困户、77447人以及带动脱贫的龙头企业等全部参保。中国人寿在河南唐河等6个县(区)试点贫困人口专属小额保险产品组合,涵盖大病补充医疗、小额人身意外、扶贫小额信贷等产品,覆盖16.53万贫困人口。二是参与特殊救助促脱贫,提高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报销比例。焦作、新乡、洛阳等市把商业保险机制引入健康扶贫工程,出资为特殊困难人员投保大病补充保险,参保困难群众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保险公司再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最高赔付30万元,形成了以“政府托底、专业运营、精准保障、便民高效”为特点的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覆盖35个县区76万困难群众,前三季度累计向19.18万人次困难群众支付医疗费用补偿2798.68万元。三是推进产业扶持脱贫,为脱贫攻坚投资项目提供支持。大力推动保险资金运用、融资增信类保证保险业务,为优质的脱贫攻坚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增信服务、风险保障,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人保财险在三门峡卢氏县试点“政融保”保险资金直接融资模式,实行“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无抵押、利率低、放款快的融资贷款,目前已为两家农业合作社发放融资贷款100万元,综合成本仅为6%。另外,市场还出现了多款针对贫困户扶贫项目定向开发的保险扶贫产品,如贫困户小额信贷保险、贫困农户光伏发电设备保险等。四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托底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根据河南农业经营特点,把提升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作为农业保险扶贫的基础工作,前三季度,全省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承保覆盖面同比分别提升11.52、10.81、30.56个百分点。立足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和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大蒜、苹果、核桃种植保险等特色优势产品保险,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险已经成为河南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力量,目前河南全部18个省辖市、52个县(共108个县)的地方政府已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扶贫合作协议或转发了保险公司针对本市(县)制定的保险扶贫方案。

李彬:我们注意到河南保监局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比如保险消费者保护中心、保险社会法庭等,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工作?

邢炜:保险消费者是保险业得以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方面,在“信、访、电、网”四位一体投诉格局基础上,积极推动消费者保护方式由响应式向主动式转变,指导省保险行业协会成立河南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功能涵盖消费者咨询、投诉、调解、救济以及反保险欺诈等全方位维权服务,并开发建立了信息化数据处理平台,集数据处理和信息收发于一体。辖内各保险公司实时向数据平台报送承保、报案立案、理赔信息数据,数据平台收到信息后,自动向消费者发送提示短信,消费者可通过短信或微信方式向工作平台回复对保险机构的评价及意见建议。前三季度,数据平台共向消费者发送信息566万条,收到消费者投诉537件,建议8193件。通过主动服务,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维权的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维权的意识。拓宽纠纷化解渠道方面,我们在推进涉保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上,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探索,目前保险诉调对接机制已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并有10个地市成立了保险社会法庭。保险社会法庭应该说是我们在诉调对接工作实践中的一种创新,它由法院挂牌成立,地点设在省、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社会法官由协会遴选并经法院审查颁发证书,法院认可社会法庭的调解资质,对调解结果出具司法确认书。今年,河南省诉调对接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效。省保险社会法庭与郑州市高新区法院合作共建郑州市保险诉调对接示范中心,高新区法院向省保险社会法庭派驻10余名法官及工作人员,与保险社会法官共同参与保险纠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出具调解协议书;经调解达不成一致的,当事人可登记立案,直接由法院派驻人员在保险社会法庭开庭审判,实现了诉、调工作的无缝对接。前三季度,全省诉调对接机构共成功调解案件9166件,调解案件金额6.51亿元。此外,我们还注重抓好保险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保险消费提示、消费者宣传教育等基础工作,驰而不息抓好寿险销售误导车险理赔难,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规行为,着力打造消费者理性、保险机构规范的保险消费环境。

李彬:“十二五”时期,河南保险业发展成绩显著。日前,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那么您对“十三五”时期河南保险市场发展有哪些思考?

邢炜:“十二五”期间,河南保费收入从753亿元增长到1248亿元,5年连跨5个百亿平台,是“十一五”末的1.7倍;市场主体从47家增长到75家,首家保险法人机构批筹开业,运转良好;服务创新亮点纷呈,探索形成了基本医保经办洛阳模式、郑州模式,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农业保险济源模式,小麦种业保险等一批全国有亮点、有影响的地方经验,河南作为全国重要区域性保险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今年前三季度,河南保险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保费收入1285.62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31%,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期的良好开局。

但客观来讲,河南虽是保险大省,但远非保险强省。所以,到河南后,我反复提醒大家,虽然河南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河南保险业任重道远,必须按照《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部署,立足地方实际,扬长避短,缩小差距,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服务能力。概括来讲,就是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在体现河南实际的“人”“农”“中”三个字上着力,全面提升保险业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彰显保险的核心功能。第一个是“人”,立足河南人口大省实际,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保障短板,拓展多层次养老保险服务,发展多元化健康保险,系统总结新乡、洛阳、郑州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城镇居民等基本医保经办经验,创新保险完善参与社会保障市场化运作的途径,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使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事业单位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参与者。第二个是“农”,紧紧围绕河南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这个实际,努力推进涉农保险发展。进一步扩大粮棉油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设施保险,依托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创新推动“保险+农产品期货”模式试点,为河南全国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根据农民收入实际,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农民健康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支农惠农业务。第三个是“中”,依托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布局,提升在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和渗透率。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着力强化保险业在支持长期投资、拉动和促进消费、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服务。抢抓河南自由贸易区获批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优势,探索自贸区保险开放创新试点,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保险业打造成河南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上一篇:陈文辉副主席在财新峰会上的讲话及答问

下一篇:保监会召开系统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动员部署暨培训会议